這一小塊位於成德國中、客雅山腳下的菜園,據老爸說是「公家」的,但我們家有使用權。從我有記憶開始,我們家就稱這塊菜園叫「山上」。因為離住家大約有一二十分的路程,走去菜園的路又是上坡,所以去菜園拔菜、澆水、或是去玩,我們就稱為「上山」或「去山上」。
「山上」的一土一木、一磚一瓦,都是老爸胼手胝足、一點一滴的開墾、搭建起來的。因為有一條小溪流過,因此種菜的水源不成問題。也因為有這塊菜園,從小到大、家裡一年四季所吃的菜幾乎是老爸自己種的。地瓜、花生、小白菜、韭菜、汗菜、芹菜、絲瓜、黃瓜、南瓜、蘿蔔、蔥等,都是不灑農藥的。
除了種菜以外,老爸還自己砌了磚牆,放上不知從哪兒弄來的木條當成樑柱,上面再鋪上木板、瓦片等等,克難地搭起了幾個豬圈。另外又利用磚與泥,造了一座煮餿水的灶。靠著這棟違章建築,一座灶,加上不知從哪兒弄來的木頭當柴火、附近收集的廚餘餿水當飼料,做起了十幾頭黑豬的養殖副業。
國中的時候,曾經因為灶裡的火苗,把整個豬圈和豬隻都給燒掉了,加上利潤越來越低,幾年後後家裡就沒再養豬了。不過,菜倒是繼續的種。老爸退休後,照顧這塊菜園幾乎就成為他每天的樂趣了。也幸虧有這塊菜園,讓他在老年還有一份可以投注心力的事業,和生活的重心。
不過,看著今日拍的相片,不禁有一種酸酸的感覺:老爸是真的很老了...
點這裡載入照片 #01~#16#01↓ 三輪車。現在應該很難在馬路上看到了
#02↓ 不知是誰家的大門
#03↓ 從豬圈內、往地瓜園望去
#04↓ 豬圈旁的遮雨篷
#05↓ 老爸在整理薔蜜颱風過後的小溪
#06↓ 猜猜這是什麼
#07↓ 背影...酸酸的感覺
#08↓ 老爸要現寶了
#09↓ 原來是剛摘下的芭蕉
#10↓ 開始滔滔不絕,講述他的種菜經
#11↓
#12↓ 圍籬
#13↓ 老爸自個做的門
#14↓ 工具間及圍欄。圍欄上用棉被蓋住
#15↓ 左側山壁下就是小溪了
#16↓ 工具間正面
點這裡載入照片 #17~#32#17↓ 小白菜園
#18↓ 圍欄。下方是地瓜葉
#19↓ 「來!」
#20↓ 菜園一覽
#21↓
#22↓ 小白菜配韭菜花
#23↓
#24↓ 小白菜看起來很青綠吧
#25↓ 拔回家吃去
#26↓
#27↓
#28↓
#29↓ 看起來很滿意的樣子
#30↓
#31↓ 背影...酸酸的感覺又來了
#32↓
點這裡載入照片 #33~#48#33↓ 小白菜幼苗。老爸總是不等他們長大就拔來吃。他說「老了就不好吃了」
#34↓
#35↓ 近看工具間,這也是老爸自個蓋的
#36↓ 豬圈遠眺 1
#37↓ 豬圈遠眺 2
#38↓ 豬圈遠眺 3
#39↓ 豬圈遠眺 4, 注意綑綁、加強屋頂的繩子
#40↓ 自建的獨木橋
#41↓ 用床墊補強的圍籬
#42↓ 強者的手、鐵鎚和小鐮刀
#43↓
#44↓
#45↓ 「走囉! 回家吃小白菜去!」
#46↓ 小溪一景
#47↓ 芭蕉
#48↓
For all pictures, click
Flickr (48 pics).